成功案例

【中國科技大學】借力App啟動校園關懷 學生有感不失聯

news

中國科技大學採行遠傳電信創新的校園App通用平台,以專業分工模式,運用行動科技拉近師生關係,推動有感的校園關懷行動。


國科技大學(簡稱中科大)前身為中國市政專校,曾歷經多次改制更名,設有雙校區──台北文山校區和新竹湖口校區;現有規劃與設計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與資訊學院等四大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及三研究所與十八系,屬於中型的技職體系大學。

少子化的衝擊導致大學持續招生不足、減班無可避免,技職體系的私立大學想要生存,就得更快做出改變。中科大認為拉近師生關係,讓學生對學校多一點向心力,是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具體的作法就是「校園關懷App平台」計劃。

分工模式建置快 掌握學生出席率

滑動中科大的App功能首頁,校園關懷從掌握學生出席狀態展開。主導計劃的圖書資訊中心主任陳信宏博士表示,校園App的主要用途是讓導師有個隨身工具可以聯繫學生,不讓學生失聯,其次是提升校務行政效率。

「比起一般大學,技職體系導師對學生的責任更重。談到關懷,師生要有溝通管道,最基本要知道他們的動向,上課出席率就是最切身的環節。」陳信宏觀察,大學生生活相對自由多元,而大學導師也並非時時刻刻駐守教室,往往要到學生的出席率破表、列入扣考名單後,才會接獲學務處的通知,但為時已晚。「有了App,導師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全班40多名學生的上課出席情況。缺課到一定堂數,就能及早聯絡該名學生瞭解情況,採取輔導措施。」

然而,治校經費並不寬裕的技職體系大學,在發展行動App時,該如何把錢花在刀口呢?「如果我們要自己開發App軟體,不但先期的花費高、系統只能自用,後續的維護成本也是一大負擔,對技職體系的學校是項沉重負擔。」這個問題在陳信宏得知遠傳電信推介的「校園關懷網」通用平台模式後,有了解套機會。

這套「校園關懷網」的創新點在於「分工模式」。前端涉及行動裝置的程式介面由遠傳與其設計團隊負責開發與維護更新,再透過介接技術,直接擷取中科大Web系統的特定資料。如此一來,只要Web內容一有更新,App的資訊也就同步更新、沒有落差。陳信宏肯定「這是校園啟用App最省錢又有效的方法。」

製造有感服務 隨身使用成自然

中科大校園App的目標使用對象涵蓋教職員和學生,每個群體都特別設計切身攸關的應用項目。因為陳信宏深諳「強摘的瓜不甜」,想讓教職員和學生在手機安裝這支App,就得讓他們覺得想用,而不是校方強制安裝。

這些實用的資訊包括學生直接在手機請假、查詢上課教室;導師點看班級學生的上課出席、聯絡電話;教職員所屬系所的電話簿等,「簡單講,把他們每天或常常使用的資料搬到手機,就能製造『有感』,接下來再推播校務相關的資訊,就比較容易被看到。」

中科大在佈署行動App的過程中,特別顧及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所有訊息通知也會以簡訊推播給當事人,不會因為學生沒有智慧型手機而產生資訊落差。

「像是學生缺課數瀕臨扣考邊緣,以往用電子郵件通知,學生不見得確實收到,現在改用簡訊通知,導師和學生都可以提早做補救。」陳信宏細數,「還有獎學金或競賽資訊,也都直接發送給學生知曉,而不是只能發佈在學校網站,被動等學生來看。」

「同樣地,教職員也是校園關懷App要照顧的對象之一,而第一波上線的「預約交通車」和「系所分機表」就是立即派上用場的應用。主導校園關懷App計劃的圖書資訊中心,也預計整合圖書館的借還書系統,把「還書到期通知」以簡訊或直送到App。

優質電信夥伴助力 校園資訊入口搬上App

中科大會勇於投入App計劃的關鍵,在於洞察手機比電腦更有利於傳播資訊,而產生「把App當做校園資訊的入口」。然而,在追求資訊更有效傳遞之際,也在資訊使用權限也嚴格把關。

「App的資料都來自現有資訊系統,每種資料源都有特定管理人,例如學生出席記錄由學務處管理,其他單位無法接觸。」陳信宏強調,「這些資料也經過加密防護才傳送到手機。我們希望資訊取得更容易、但資安防護不隨便。」

瞭解技職體系大學需要求新求變的生存現實,中科大也拿同樣的思維與態度,檢視App計劃的合作方。「遠傳雖是電信服務業的後起之秀,卻能以客戶經理為單一窗口,確實有效整合相關資源;無論是技術工程還是軟體開發問題,處理都極為有效率,沒有傳統業者的老大心態。」陳信宏並肯定遠傳提出的創新分工模式,讓該校及早運用行動科技拉近師生關係,在實現校園關懷的行動上踏出穩健的第一步。 中科大的校園App經過陳信宏帶領的團隊密集的封閉測試後,已在九月新學年起在全校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