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醫療是什麼?未來的挑戰與趨勢

“經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視訊門診和遠距醫療也在我們生活中逐漸普遍。本文將深入探討遠距醫療到底是什麼、運用的科技、如何提高醫療品質,以及面臨了哪些挑戰。”
精選內容
什麼是遠距醫療?
遠距醫療泛指透過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讓醫護人員與患者能夠即時雙向溝通,以提供臨床醫療與照護服務。
近年來,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遠距醫療,投入大量預算、人力與硬體資源,降低取得醫療服務的門檻。通訊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更高的便利性,對於非緊急疾病的患者而言,遠距醫療不僅能降低交通與時間成本,還能提升就醫效率。而對於偏遠地區的患者,遠距醫療提供了即時的醫療資源,使他們能夠獲得專科醫師的診療服務,有效縮短城鄉醫療差距。
透過遠距醫療,可提供以下醫療服務:
●一般門診會診
●常見健康問題諮詢
●檢驗報告與 X 光結果查詢
●藥物使用管理
●術後照護與復原追蹤
●心理諮商
遠距醫療系統設計
遠距醫療的流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看診前的掛號與預約、看診中的問診與診療,以及看診後的批價與處方箋領取。將通訊科技應用於醫療服務,看似簡單,實際上在系統架構與行政流程上需考量多項關鍵因素,包括:
1.線上掛號系統:遠距醫療的第一步是病患掛號與預約,因此系統須具備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確保操作流程簡單明確,讓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掛號,進而提升遠距醫療的普及度。
2.網路連線穩定度:遠距醫療依賴通訊設備進行醫病溝通,若網路連線不穩定,輕則延長問診時間,重則可能導致溝通誤解、診斷錯誤,甚至延誤治療,影響患者安全。
3.電子處方箋:診療結束後,醫師會依病情開立電子處方箋,並規劃領藥方式,如藥局自取或宅配配送。若系統缺乏直接傳送處方的基礎設施,僅依賴零售藥局,可能導致治療延誤或降低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此外,宅配送藥需考量物流規劃,以確保患者能迅速取得藥物,並降低配送錯誤的風險。
4.持續追蹤:患者可選擇自動續藥、定期提醒、安排後續回診等服務,以確保持續用藥與治療效果。此外,透過遠端監測設備,患者可在家記錄生理數據,並回傳給醫療團隊進行健康管理,提升醫療品質與即時應變能力。
5.金流系統:支付流程應簡單便捷,確保患者能順利完成付款,提高整體醫療體驗與服務效率。
遠距醫療的科技應用
要實現遠距醫療,需整合多項關鍵技術,包括:
●通訊科技:通訊設備應用在視訊門診與遠距醫療上,改善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讓專科醫生服務更多需要的居民。在新冠肺炎期間,更有效減少患者進出醫院,降低感染風險。
●雲端運算:提供即時擴充與遠距運算能力,幫助診所、醫院、醫學中心儲存與處理大量病患資料,也可讓醫療場所更容易開發和客製化遠距醫療需要用到的應用程式。此外,雲端環境搭配FHIR機制的運作可提升醫療機構間的數據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物聯網裝置(IoT):智慧穿戴裝置(如 Apple Watch、Fitbit) 可監測心律、血壓、血糖、心電圖(ECG)等生理數據。醫護人員即時追蹤病患狀況,讓遠距照護或疾病管理更容易。
遠距醫療的4大好處
遠距醫療結合科技與醫療,最大優勢在於普及醫療服務,並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可帶來多方面的益處:
1.增加便利性:遠距醫療讓偏鄉患者能透過線上診療獲得即時醫療服務,減少舟車勞頓,同時縮小城鄉之間的醫療資源差距。導入網路掛號與電子病歷系統,讓就醫流程更加順暢,不僅提升患者滿意度,也有助於降低醫院營運成本,以及病患的交通與時間成本。
2.有助於控制傳染病:降低病患出入醫療場所的頻率,有效減少醫院內病毒與細菌的傳播風險,進而強化傳染病的防控能力。
3.提升醫療品質:在醫療資源較為有限的地區,遠距醫療透過傳輸技術,使專科醫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得以應用於當地患者,有效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同時,透過通訊科技,患者能隨時聯繫專業醫護人員,提升居家照護的可行性與便利性。
4.提升醫療院所營運效率:遠距醫療推動數位化病歷、檢查結果與藥物紀錄的整合,使醫護人員能更有效率地管理與查詢患者資訊,進一步提升醫療院所的運作效能。
遠距醫療的 3 大挑戰
雖然導入最新通訊科技可以在醫療上,讓就醫更容易,帶來好處,但也有些挑戰需要面對:
1.資訊安全:涉及大量病患個資的收集與處理,確保資訊安全與患者隱私成為首要課題。透過混合雲架構,可將運算工作遷移至雲端,同時將關鍵數據留存於本地,降低資料外洩風險。此外,醫療系統的設計需嚴格遵循國際及當地隱私法規(如 GDPR、HIPAA),確保數據處理的合法性與合規性。
2.數位素養:遠距醫療的有效運作仰賴醫護人員與患者對通訊科技的熟悉程度。若雙方均能掌握相關軟硬體設備的操作,才能充分發揮遠距醫療的優勢,提升診療效率與使用體驗。可以透過安排相關軟硬體使用工作坊、提供簡單易懂的教學文件或影片、簡化應用程式介面等方式,減低實施遠距醫療的門檻。<.p>
3.硬體設施:精確的醫療診斷往往需要高畫質影像與清晰的音訊支持,若視訊設備、攝影機或麥克風的品質不足,可能影響診斷準確性。因此,確保醫療機構與患者端均具備足夠的硬體條件,是提升遠距醫療成效的重要環節。
遠距醫療未來趨勢
科技持續發展,對醫療界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更是現在進行式。未來,更多科技與醫療的融合將進一步擴展遠距醫療的應用範圍,主要影響包括:
1.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透過通訊科技和健康監測系統,讓健康照護從醫院移到家中,視訊門診的更進階版:遠距病患照顧,減少慢性病患的再入院率,也可利用於術後監測,以便患者儘早安全出院,釋放醫療院所床外與工作負擔。
2.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技術,在醫療領域可應用於患者健康數據共享、藥品供應鏈管理、醫療保險理賠等方面。由於區塊鏈的分散式架構,資料不儲存在單一機構,而是透過加密技術確保數據完整性,降低資料被竄改或遺失的風險。
在病患隱私方面,區塊鏈可讓患者對自身健康數據擁有更多掌控權,例如透過授權機制決定哪些醫療機構可以存取資料。然而,由於各國在醫療數據法規(如 GDPR、HIPAA)上的規定不同,區塊鏈的發展進度也有所差異。例如,澳洲與英國已開始測試基於區塊鏈的健康資料儲存與交換技術,以提高醫療資訊的安全性與透明度。
3.遠距手術(Telesurgery):機器人輔助手術與高速穩定的網路技術,使外科手術可突破地理限制。對於偏遠地區急需專業外科醫療的患者,遠距手術能讓資深專家即時進行精準手術,提高醫療可及性,確保患者獲得最佳治療。例如,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即為在遠距手術中的一種應用。
4.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科技設備使生理數據監測更加便利,讓醫療從「治療疾病」轉向「健康管理與疾病預防」。透過即時監測與數據分析,能及早偵測健康異常,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降低疾病發生風險,提升個人健康管理的效率。
遠傳在遠距醫療上的優勢
遠傳在遠距醫療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與實績,成功推出了包括「糖尿病連續式遠距醫療照護服務」、「5G遠距診療照護」及「5G遠距診療場域」等創新服務,結合科技,大大擴展了醫療照護的範圍,讓更多患者受益。
此外,遠傳在雲端架構領域深耕多年,遠傳雲端專業團隊擁有超過 400 張雲端專業證照,並在15縣市56鄉鎮提供偏鄉會診服務多年,實務經驗豐富且能夠為您提供最適合的遠距醫療雲端環境。
另外,遠傳亦為台灣首家取得微軟授權解決方案資格的夥伴(Licensing Solution Partner,LSP)之電信業者,可以協助醫事機構共同發展醫療AI、智能化發展等應用,優化運作效率。
同時,遠傳的遠距診療平台在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更極為謹慎,已獲得 HIPAA 認證,符合美國電子化醫療資訊法規的高標準資安要求,並嚴格遵循敏感醫療資訊的傳輸與保護規範。
若您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遠傳智慧醫療服務,請點選「我有興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