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實現淨零碳排?企業必知決策方式與執行細節
“在全球企業日益重視永續發展的趨勢下,除了追求商業成就,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的核心議題。隨著氣候變遷議題愈發迫切,企業不僅要朝向淨零碳排放目標邁進,更需要深入瞭解如何落實減碳策略。但淨零排放是什麼呢?國際和台灣有哪些淨零排放的規定?企業可以怎麼進行減碳呢?本文將探討淨零碳排的概念和全球政策現況,並分析企業如何設定減碳策略、應用減碳數位工具和平台,並以介紹不同企業採取的減碳行動。”
精選內容
淨零碳排是什麼?
淨零碳排也稱為淨零排放,而所謂的「淨零(Net Zero)」是指在特定一段時間內,讓因人類行為產生和移除的溫室氣體總量減至最小,甚至趨近於零。也就是說,淨零排碳並非完全停止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而是透過減少排放量,植樹造林吸收碳(自然碳匯)、科技捕捉碳(負碳技術)等方式,來平衡溫室氣體的增減。
同時,淨零碳排/淨零排放除了著重於二氧化碳(CO2)外,也將其他常見的溫室氣體納入估算範圍,例如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氟氫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氫(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
淨零碳排關鍵字:「負碳排」、「碳中和」、「零碳排」、「氣候中和」
在邁向淨零排放時,也常會遇到其他為因應氣候變遷、減緩全球暖化而生的行動目標和詞彙,各自著重於不同的面向。
●負碳排(Carbon Negative):在特定時間內,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小於人為移除的二氧化碳總量。
●碳中和(Carbon Netural):在特定時間內,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於人為移除的二氧化碳總量。
●零碳排(Zero Carbon):不將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氣中。
●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除了溫室氣體的淨排放量以外,氣候中和也將其他可能影響地球暖化效應的因素納入考量,包含人類在各地區域活動造成的影響,例如機尾雲可能會影響地球接受太陽輻射的比例,進而影響全球平均溫度。
|
淨零碳排/淨零排放 |
負碳排 |
碳中和 |
零碳排 |
氣候中和 |
計算方式 |
溫室氣體排放量 = 溫室氣體移除量 |
二氧化碳排放量 < 二氧化碳移除量 |
二氧化碳排放量 = 二氧化碳移除量 |
不適用 |
不適用 |
著重面向 |
溫室氣體淨排放量 |
二氧化碳淨排放量 |
二氧化碳淨排放量 |
二氧化碳淨排放量 |
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以及影響暖化效應的人為活動 |
2050 淨零碳排目標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迫在眉睫,為了避免熱浪、暴雨、乾旱等氣候災難加劇,2015 年國際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巴黎協定》,要求簽署國/組織「將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 2°C 內,並盡力達到溫升不超過 1.5°C」。要讓全球平均溫上升不超過 1.5°C,就要 2030 年減少 45% 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並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
2024年有約 196 個國家/組織參與《巴黎協定》,承諾盡其所能在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且也開始制定相關法律規範,推動減碳。英國在 2019 年修訂《氣候變遷法》;瑞典在 2017 年開始新的氣候政策綱要,甚至預計在 2045 提早達成淨零排放;丹麥在 2024 年開始對農場開徵碳排相關稅金;日本在 2021 年通過《氣候變化對策推進法》,目標在 2030 年將減少 46%~5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韓國2023 年推出《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基本法》等等。
溫室氣體排放法規,不只會針對國內企業,對國際貿易有影響。歐盟 2023 年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針對輸入歐盟中碳排較大的產品,包括水泥、化肥、鋼鐵、鋁、電力、氫相關產品,要求提交碳排放相關報告。且自 2026 年開始,若這六大類產品製造商的碳排超過特定標準,將被徵收碳稅。美國也提出《清潔競爭法案》,規範進口至美國的產品。
至於台灣,則是在 2022 年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規劃淨零碳排的 4 大目標: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和社會轉型協助企業達到目標。除了四大目標以外,台灣 2021 年宣示參與 2050 淨零碳排後,於 2023 年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為 2050 淨零排放行動目標提供法源依據。
企業減碳如何進行
淨零排放政策和法規底下,企業可以如何減碳呢?目前台灣有 5 大措施,鼓勵企業實際採取行動,深入了解碳排放數據,以及提供減少碳排放的標準和抵銷方案:
1.盤查登錄(實施中):要求企業每年進行碳盤查,了解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況。
2.碳費(即將實施):針對重點企業或組織,徵收碳排放費用,預計2026年正式徵收。
3.碳權交易(實施中):由於技術限制、成本考量或生產流程的特殊性,企業無法完全移除或降低所造成的二氧化碳,可透過購買碳權來抵銷碳排放以達成碳中和目標。
4.自願減量專案(實施中):由事業或各級政府提出「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後據以執行,便能申請核發「減量額度」,即俗稱的「碳權」,可用於扣抵碳費,以及於碳權交易所進行碳交易。
5.增量抵換(實施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源增加至一定數量,或排放量增加超過一定限額時,要求企業在其他方面進行減碳或購買額度,以抵銷新增的排放量。
2024 年正在實施中的「盤查登錄」,根據相關法規,台灣目前鎖定的企業和產業為:
氣候變遷因應法
●特定行業別,如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
●全廠(場)化石燃料燃燒之直接排放及使用電力之間接排放產生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合計達二點五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製造業。
●全廠(場)化石燃料燃燒之直接排放產生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二點五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各行業。
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資本額超過(含)100 億元的上市櫃公司
●不限資本額鋼鐵水泥業上市櫃公司
企業減碳四步驟
1.盤點碳排放:企業首先需了解自身溫室氣體排放相關資訊,包含排放源、範圍,以及直接和間接碳排放量。
2.設定減碳目標:根據初步盤點的資料,企業應制定實際且具體的減碳目標,時程進度和具體排放減少量。
3.開始減碳:企業可通過提升能源效率、改用再生能源、優化運輸、改良生產流程等方式降低碳排放,並可考慮投資碳抵換專案來減排。
4.監測與報告:持續監控減碳進展,並定期編製報告,揭露減碳成果,以確保目標達成、持續改進。
整合多元技術,企業減碳
對於許多企業來說,「淨零排放」算是一個相對新的概念,基本原則雖然明確,但執行上充滿需要注意細節,才能徹底爬梳盤根錯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面整理了 3 種數位工具,讓企業減碳更減單!
●碳足跡計算器:協助中小企業計算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形與來源,尋找減碳空間。
●碳盤查平台:追蹤和計算碳排放數據,管理文件檔案,甚至可以導入 AI,自動生成報告。
●能源管理系統:實時監控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協助企業找出最節能的能源解決方案。
全球企業減碳實例
谷歌 Google
Google 在 2006 年開始計算碳足跡,從 2007 年進行碳中和計畫,在兩年後開始每年對外公布溫室氣體管理數據。為了達到 2030 年將範疇 1、2 和 3 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減少 50% 的目標,Google 從資料中心、辦公室、上下游價值鏈等方面全面減碳,例如採用低碳建築和更有效、排碳量更低的能源。2020 年首先承諾在 2030 年達成在所有營運據點,使用當地的無碳能源,優先採購潔淨能源。2023 年已有 10 個資料中心 90% 使用無碳能源,並且於全球連續七年採用再生能源。 而 2022 到 2023 年,Google 範疇一的碳足跡,已透過建築電氣化和減少交通與資料中心發電機的碳排減少了約 13%。
宜家 Ikea
Ikea 在 2030 年前承諾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並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為實現此目標,宜家擴大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同時也協助供應商 100% 使用再生能源。在盤點價值鏈整體碳足跡後,鎖定最大的碳排來源為產品原物料,約占總溫室氣體足跡一半。因此計畫推動使用再生或可回收材料,並推動產品的使用期限和回收計劃,以降低整體台放量。並透過改善林業和農業管理方式,實踐自然碳匯。
遠傳 FETnet
遠傳主動承諾提早在 2048年零排放。透過燃油車電動化、使用低碳能源燃料、低溫室氣體冷媒、自建太陽能廠、購買綠電、建置電力儲存系統、供應鏈與物流減碳的方式,減少範疇 1、2、3 的碳排放量。推動企業內部使用再生能源,採取提升機房和門市能源使用效率、以數位表單取代紙本文件、鼓勵使用數位帳單等等行動。目前實際成果包含,溫室氣體排放下降 3.6%,並預計在 2024 年達成下降 5% 的目標;辦公室、直營門市用電量分別下降 8.67 %、14.97%。
讓遠傳助您企業減碳,邁向淨零碳排
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遠傳的碳管理平台都可以幫您有效掌握碳排情形,為淨零排放奠立基礎。中小企業碳管理平台結合能源管理與碳盤查功能,中小企業只需要透過簡單六個步驟就能進行組織碳盤查,還可以利用生成式 AI 技術產出盤查報告書,減少企業減碳報告撰寫上的人力成本。此外,管理平台更整合遠傳的能源管理服務,協助企業透過節能進行減碳。
而至於大型企業,遠傳則與微軟合作推出高彈性、易擴充的碳管理工具,以微軟永續雲與 Power Platform 為基礎,根據企業需求,客製整合碳排、水資源及廢棄物相關數據,協助企業更為即時掌握碳排情形。永續雲介面操作簡便,不需具體程式開發能力也可使用;若需要開發進階功能,更可透過Power Platform 低程式碼的特性,達到簡單自行配置和擴展。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遠傳的碳管理平台與專屬服務皆可提供完整的減碳方案,並以操作簡便的數位工具協助企業持續優化碳管理,為永續發展奠定基礎。歡迎聯絡我們,更進一步了解遠傳企業減碳解決方案。
若您有興趣深入了解遠傳企業碳管理平台,以及遠傳如何幫您客製化永續解決方案,請點選「我有興趣」,謝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