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專欄

5G遠距會診進偏鄉 智慧醫材判讀同步

news

在本屆醫療科技展,遠傳電信以醫院診療端與民眾就醫端,分別設計眼、耳與皮膚科的使用情境,展示智慧醫材與診療服務平台帶來的醫療新風貌。


「改善偏鄉醫療資源的問題,有千百種方法,每一種都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但重要的是,每一種都要想方設法做做看。」

台灣城鄉醫療照護資源的落差,導致偏遠與離島地區的醫療可近性,長期處於相對不利的環境。然而,5G行動網路的問世,搭配智慧醫療科技與醫材的創新發展,展現更好的臨床實用性,為偏鄉醫療問題提供一個樂觀可行的解決選項。

在12月的醫療科技展中,遠傳電信就以醫院診療端與民眾就醫端,分別設計三項專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的使用情境,展示智慧醫材與診療服務平台帶來的便利效率。

高畫質影像直送雲端 醫學中心會診不延遲

遠距診療的使用情境,是透過專業的遠端連線設備,讓醫學中心的醫師即時與偏鄉衛生所、巡迴行動醫療端的醫護人員連線會診。要實現上述情境的必要條件是:穩定、快速且低延遲的5G網路。

「遠距會診需要快速把數位五官鏡拍攝的高畫質醫療影像,同步傳輸到醫學中心,讓專科醫師線上就能輔助衛生所的家醫科醫師,評估偏鄉病患的病況,決定是否轉診做進一步治療。」遠傳團隊也與長佳智能公司合作,利用人工智慧引擎來判讀這些醫療影像,以降低醫師負擔。

遠傳團隊表示,這類會診不但讓病患在當下就知道診療結果,省時有效率,也讓衛生所的醫師累積看診經驗,對提升在地醫療品質亦有助益。此外,遠傳的遠距診療平台整合醫院的線上與實體門診預約系統,因此遠距醫生無需在既有門診時段之外,額外再排時間,意即把遠距看診也視同一般門診,而健保署亦已提出遠距醫師端的健保給付辦法。

智慧醫材便攜性高 影像兩地同步判讀

目前,遠傳引進的智慧醫材,眼科方面以手持式數位免散瞳眼底鏡為主,可快速篩檢,受測者免使用散瞳劑,在拍攝後亦即時檢視眼底照片。同時也搭配行動下巴架,讓整套眼科醫材方案輕巧、便於攜帶使用。

在皮膚科方面,以手持式數位皮膚鏡為代表;使用非偏極光觀察表皮組織,以偏極光觀察真皮組織(表皮下1 mm)。一機多鏡,亦可配搭觀察鏡提供大面積拍攝。

在耳鼻喉科部分,手持式數位耳鏡主要提供高品質的耳道與鼓膜影像傳輸。其放大率佳、調焦範圍廣,可觀察到細微病徵。影像可即時傳輸至電腦,畫面不中斷。

病患減少舟車勞頓 個人健康管理整合數據

在病患就醫端,遠距診療對他們最有感的就是減少交通時間,提升就醫效率。例如,預約、看診都在線上完成,不需要在醫院等候叫號。而根據衛福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核可的慢性病患,還能搭配居家照護的量測裝置,讓醫療方定期追蹤服藥狀況,並進行相關衛教,減少病患回診的舟車勞頓。

遠傳還提供一套《個人健康管理解決方案》,讓民眾量測後可方便管理數據,並整合用藥、飲食與運動等記錄。特別一提,除了病患本人之外,家屬和照管師亦能取得病患同意,透過雲端平台來追蹤其健康數據;異常值會顯示不同顏色,可及時判讀做處置。

此外,遠傳也推出多款內建NBIoT通訊模組的健康量測器,讓居家慢性病患有便利的工具,來照護自己的健康。量測的數據會自動上傳到「Health健康+」雲端平台,方便日後就醫時檢視生理數據。這些健康量測工具包含:國內第一台NBIoT血糖機、二合一的4G血壓/血糖計等。

如果想透過穿戴裝置進行居家量測,NBIoT手環是個好選擇,有助於建立病患的自主健康管理能力與習慣。而關懷者可隨時掌握病患的健康數據與所處位置;一旦偵測異常,能及時提醒和協助。

AI判讀疾病也偵測跌倒 就醫品質精益求精

其他保健裝置還包括:只有67公克的個人心電圖,是全球最小的12導程醫療等級心電圖記錄器。民眾可居家進行心電圖記錄,便於術後狀態追蹤與管理;且量測數據即時上傳,即時判讀的人工智慧科技,可判讀150多種疾病。採用無線連結行動裝置app,介面友善且操作簡單。

而針對體能漸衰的長者,遠傳新推出《AI跌倒偵測》方案,可有效掌握家中長輩安全,有任何危險時即時通知家人。本方案會統計所有活動規律,歸納出居家環境的高風險區域,並透過AI判斷人體特徵點,進行跌倒偵測,即時通知;也提供舉手求救、即時通話、人臉識別、電子圍欄、墜床報警等延伸功能。

智慧醫療的發展面向越來越多,遠傳電信團隊也透過一次次參與政府前瞻計畫或優化偏鄉醫療的試行機會,聽取醫學中心、衛生所醫護夥伴的實務意見,讓遠距診療服務的平台更貼近臨床實務需求。

「未來,我們仍將持續打造系統,引進創新便利使用的智慧醫材或居家保健產品,進一步讓參與遠距診療的各方醫護專業人員、病患與其家屬,都擁有看診效率高、就醫省時便利的醫療體驗。」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了解更多,請點選我有興趣,我們會安排專人與你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