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介紹:了解運作原理、市場3大服務品牌、應用優勢

“公有雲的應用廣泛,但實際上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優勢?有哪些主要服務商?又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公有雲服務商?本文將一一回答以上問題,協助企業更加了解公有雲的價值與應用。”
雲端科技讓運算作業得以轉移到遠端伺服器,透過網路傳輸,讓使用者能夠在個人裝置上輕鬆存取運算資源。最常見的雲端部署方式包括 公有雲(Public Cloud)、私有雲(Private Cloud) 和混合雲(Hybrid Cloud)
公有雲等專業術語聽起來艱澀負責,但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譬如 Google Workspace 就是一種公有雲的 應用。然而,對企業而言,公有雲的應用範圍遠不止於此。實際上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優勢?有哪些主要服務商?又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公有雲服務商?本文將一一回答以上問題,協助企業更加了解公有雲的價值與應用。
精選內容
公有雲是什麼?
公有雲是由第三方公司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的雲端運算資源,包括硬體設備與基礎設施等,供多個使用者共享。然而,儘管這些資源是共用的,每位使用者仍擁有獨立的運算環境,不會彼此干擾。
舉例來說,公有雲服務商的伺服器可以被劃分為多個獨立的空間,使用者 A、B 和 C 各自在自己的專屬區域內執行不同的運算任務,例如收發電子郵件、進行軟體開發或儲存資料等。即使這些使用者共享同一台伺服器,透過資源分割技術,每個人的運算環境仍然是完全獨立的,確保彼此不受影響。
公有雲 5 大優勢
使用公有雲,對企業來說等同於解決了購買與建置硬體及基礎設施的問題,讓企業能夠更專注於核心業務運營。此外,公有雲還提供了以下 5 項重大優勢:
1. 提升可擴展性
當企業需要增加運算資源時,只需透過雲端平台後台的簡單操作,即可迅速擴展使用的頻寬、運算能力或伺服器數量等,無須額外購買與佈署硬體設備。相對地,在需求降低時,也能靈活縮減資源使用量,避免閒置資源帶來的浪費,提升運營效率。
2. 提升運作彈性
公有雲的高可擴展性讓企業的運作更具彈性,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資源,例如因應淡旺季業務變動,或在短時間內部署測試環境,支援軟體開發與創新實驗,無需長時間等待設備佈署。
3. 提升成本效益
公有雲省去了企業自行購買和建置硬體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幅降低 IT 設備與維護成本。此外,採用依照實際使用量計費的模式,讓企業只需支付所需的資源費用,避免因過度採購硬體而產生的閒置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4. 提升可用性
公有雲的存取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企業員工只要有網路,就能隨時隨地存取雲端中的資料與應用程式,這對於遠端辦公或混合辦公模式特別有利,能夠確保業務運行的連續性與便利性。
5. 提升安全性
公有雲平台投入大量資源與專業技術來確保雲端環境的資訊安全,包含資料加密、存取控管、異地備援等機制。也由於公有雲平台通常擁有比一般企業更強的資安能力,能夠有效降低資安風險,保護企業資料免受外部威脅。
公有雲 3 大模型:IaaS、PaaS、SaaS
而依照所使用的運算資源類型,公有雲又有「基礎架構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3 種常見的服務模式。
●IaaS:IaaS 提供虛擬化的運算資源,如伺服器、儲存空間、網路設備等,讓企業無需購買實體硬體即可建立和管理 IT 環境。適合需要高度自訂與控制的應用,如企業內部 IT 部署、網站託管或資料分析等。
●PaaS:PaaS 提供開發與運行應用程式所需的平台環境,包括作業系統、開發工具、資料庫管理等,使開發人員能專注於程式設計,而無需管理底層基礎設施。適用於軟體開發、測試和部署的環境,提升開發效率。
●SaaS:SaaS 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應用程式,使用者無需安裝或維護軟體,直接透過瀏覽器或應用程式存取。例如電子郵件服務、線上辦公軟體或 CRM 系統。適合一般企業和個人使用,即開即用,企業只需要負責管理儲存在 SaaS 上的資料。
簡單來說,3 種模型差別在於公有雲平台提供的服務範圍:IaaS 提供最少,PaaS 居中,而 SaaS 最多。相反過來,也影響企業對雲端運算資源的掌控程度:在 IaaS 中,企業擁有最高的自主權;PaaS 次之;SaaS 則由雲端平台和服務商負責大部分的管理。每種模式各有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業務需求和使用場景,企業可依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公有雲 vs 私有雲 vs 混合雲
相較於多個使用者共享資源的公有雲,私有雲的運算資源則專屬於單一企業或組織。企業可以在內部自行建置硬體設備與基礎架構,並透過內部網路或 VPN 等方式,讓內部使用者與裝置存取這些資源。另一種方式,企業也可以將私有雲的建置與管理委託給第三方廠商,但與公有雲不同的是,即使由外部廠商代管,但代管私有雲上的雲端資源仍完全專屬於該企業,不與其他企業或組織分享。
延伸閱讀:3 分鐘了解私有雲,從原理到運用這篇都有
混合雲則是結合公有雲、私有雲或地端環境,整合兩種或以上的運算架構,以發揮不同環境的優勢。例如,將需要高度安全性與隱私的資料,存放於私有雲;而當企業需要短時間內擴充運算資源時,則可彈性使用公有雲,以降低成本並提升效率。
延伸閱讀:混合雲是什麼?了解企業使用優勢與運作原理
混合雲 | 公有雲 | 私有雲 | |
定義 | 由雲端服務提供商建置與管理,資源由多個使用者共享 | 企業或組織專屬的雲端環境,不與他人共享 | 整合公有雲、私有雲及地端資料中心,提供靈活架構 |
基礎設施擁有者 | 雲端服務提供商(AWS、Azure、GCP 等) | 企業自行建置或託管於第三方 | 部分資源由企業擁有,部分來自雲端供應商 |
資源共享 | 多租戶(共享物理資源但邏輯隔離) | 單一租戶(獨立架構) | 依需求在不同環境間動態調整 |
安全性 | 受雲端供應商保護,安全性較高但受限於供應商政策 | 最高安全性,企業可完全掌控 | 透過策略控制數據流向,提升安全性與靈活性 |
成本 | 低初期成本,按需付費 | 高初期成本,但長期可降低單位成本 | 依需求選擇最佳成本方案 |
彈性與擴展性 | 高度彈性,隨時擴展 | 受硬體限制,擴展需投入額外資源 | 高彈性,關鍵系統可部署於私有雲,其他則擴展至公有雲 |
管理維運 | 由雲端供應商負責 | 企業自行管理,需 IT 團隊維運 | 需企業自行管理私有雲部分,公有雲則由供應商維護 |
適用場景 | 新創企業、臨時性專案、一般應用(如網站、行銷活動) | 高合規性產業、內部業務系統(如金融、政府、醫療) | 企業級 IT 架構、需合規又要彈性的應用(如電商、銀行、SaaS 服務) |
例子 | Netflix(AWS)、Dropbox(GCP) | 大型金融機構的內部 IT 系統、鴻海虎躍雲 | 電商網站(前台用公有雲、核心交易系統用私有雲) |
如何選擇公有雲服務商?
目前市面上三大公有雲平台為 AWS、Azure 和 Google Cloud,皆以自助式操作的方式,提供各式解決方案與遍佈全球的雲端伺服器。所謂的自助式操作指的是使用者可以自行購買產品,無需透過平台進行額外設定。優勢在於高便利性,企業只需在後台自行設定,即可在幾分鐘內調整或擴展雲端資源,快速部署所需的產品與服務。
然而,自助式操作的缺點在於,雲端平台通常無即時技術支援,企業需要自行管理和監控雲端環境,遇到技術問題時可能難以及時排除。此外,與國際雲端平台的語言隔閡也可能導致溝通困難,進而影響企業營運。
因此,若企業希望獲得更完善的技術支援,可考慮尋找公有雲服務商來協助與雲端平台溝通,並提供技術諮詢及 24/7 全天候支援,確保雲端運行順暢,降低公有雲管理的負擔。
在選擇公有雲服務商時,企業可以考慮以下 6 點,確保公有雲在部署與管理上都更加順暢與安全。
1.技術團隊的專業證照:了解服務商是否擁有 AWS、Azure、Google Cloud 等公有雲平台官方證書,確認其團隊專業技術能力。
2.資安政策:了解服務商是否符合 ISO 27001、SOC 2 或其他國際資安標準,確保企業資料安全。
3.服務水準協議(SLA):檢視 SLA 條款,確保提供的服務符合企業需求,例如可用性保證,如保證 99.9% 的時間正常運作。
4.服務評價:了解過往客戶評價與成功案例,評估服務商的信譽與服務品質。
5.雲端搬遷、供應商鎖定與遷出計畫支援:評估服務商是否提供跨平台遷移支援,確保未來若需要更換雲端供應商或遷移資料,能夠順利進行。
6.服務商的公司營運狀況:審視雲端服務商的財務狀況、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排名與合作生態系,避免長期合作期間出現營運中斷或服務終止風險。
選擇遠傳公有雲服務
遠傳與國際三大公有雲平台 AWS、Azure 和 Google Cloud 皆有合作,更在台灣電信產業中首先獲得微軟授權解決方案資格(Licensing Solution Partner,LSP)。而除了三大平台,遠傳也和 VMware VCPP 及 Cloud Verify 等雲端服務商合作,技術團隊共計有近 400 張雲端專業證照。在資安方面,也有 ISO27001 及 CSA STAR 最高階認證。無論是專業性、穩定性還是安全性,都備受肯定。
不僅是紙上談兵,遠傳雲端團隊經驗豐富,長期在台灣協助企業導入雲端技術,成功案例遍佈各個產業。例如,醫療產業的視訊門診應用、餐影業的雲端架構規劃等等。深入了解各產業 IT 系統的細節與挑戰,並透過公有雲服務,協助企業解決營運痛點。而為了更進一步協助企業,遠傳自行開發「多雲監控平台 IIMS」與「資訊服務管理平台 IGMS」。這兩大平台透過報表與儀表板,讓企業能輕鬆掌握雲端產品的使用情況、系統穩定性與設備效能,進而減少管理負擔,提升營運效率。
歡迎點選我有興趣,讓遠傳為您的企業規劃最佳公有雲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