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專欄

雲端平台怎麼選?AWS、Azure、GCP、阿里雲完整介紹

news

一旦企業決定要「上雲」導入雲端運算,第一步就是要選擇雲端平台。本篇文章將介紹AWS、Azure、Google GCP、阿里雲全球四大雲端平台優缺點和差異,協助企業找到最適合的雲端平台。


雲端平台是企業「上雲」進行數位轉型的核心要素,雲端運算的各項開發、管理、操作技術都需要在雲端平台上進行,因此企業上雲的第一步就是先選擇雲端平台。不過雲端平台有哪些?又要如何挑選適合的雲端平台?本篇文章遠傳將詳細介紹雲端平台的挑選原則,並比較國際各大雲端平台的優缺點,協助企業完全掌握雲端平台的要點。

精選內容

■雲端平台是什麼?

■企業都需要雲端平台嗎?

■雲端平台怎麼選?五大挑選原則

■雲端平台有哪些?AWS、Azure、GCP、Alibaba Cloud 四大平台比較

■與遠傳合作導入雲端平台(公有雲)的三大優勢

 

雲端平台是什麼?

雲端平台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各式雲端資源的先進技術,包含雲端運算、雲端儲存及網路連線等服務。這種平台讓企業能夠在線上處理所需的軟硬體設備、應用程式、資料運算和儲存,實現資源和成本的靈活調整,避免了自建和維護實體數據中心的昂貴費用。

當前,全球雲端市場由四大領導者主導,即 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GCP)、阿里雲(Alibaba Cloud)。這四家供應商的服務範圍遍及全球,占據超過70%的市場份額。每家平台在服務的資源、優勢和定價策略上都有其獨特之處,企業選擇雲端平台時需考量自己的具體需求和條件。本文將深入探討各大雲端平台的特點和選擇指南,助您做出明智的決策。

企業都需要雲端平台嗎?

隨著數位轉型的浪潮席捲全球,雲端平台的需求隨之激增。科技顧問巨頭 Gartner 預測,全球對公有雲端平台的投資將從 2023 年的 5636 億美元增長至 2024 年的 6788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超過 70% 的企業將採用雲端平台來加速其業務發展。儘管雲端平台似乎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企業是否真的需要雲端平台,仍需根據其獨特的業務需求來評估。

評估企業是否需要雲端平台時,可從以下四個關鍵方面考慮:

1. 成本效益:雲端平台遵循「按需付費」的原則,這有助於企業根據實際用量控制成本,特別適合預算有限的企業。

2. IT 資源的彈性:雲端平台能夠提供強大的資料處理和存儲能力,支持企業靈活管理數據和開發應用,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協作效率,尤其適用於依賴大量 IT 资源的企業。

3. 企業規模和成長速度:對於處於早期階段的中小企業而言,雲端平台提供了快速部署和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靈活調整資源的能力,對於成長迅速的新創企業尤其有利。

4. 資料安全性:頂尖的雲端供應商如Amazon、Microsoft和Google在全球設有資料中心,提供高達 99.99% 的資料可用性和安全性保障。這對於需要嚴格數據保護的企業來說是一大優勢。然而,對於處理高度敏感或隱私資料的企業,選擇私有雲可能更為安全。

綜上所述,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IT 需求、發展階段和安全要求來決定是否需要雲端平台。雲端技術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和擴展性,但最終的選擇應基於對企業特定需求的深入理解和評估。

延伸閱讀:3 分鐘了解私有雲,從原理到運用這篇都有

雲端平台怎麼選?五大挑選原則

在當今快速演進的科技領域,選擇合適的雲端平台成為企業關鍵決策之一。由於市場上雲端平台眾多,各自提供獨特的資源、服務特色及定價策略,企業需仔細評估以確定最適合自己需求的平台。以下五大挑選原則將指引您如何選擇最適合您企業的雲端平台:

1. 服務流程:深入了解雲端平台提供的服務水準協議(SLA),這包含服務流程、計費方式、績效報告內容、災難復原過程、服務終止協議等等,以評估供應商的服務品質和配套。

2. 服務範圍:考察雲端平台在全球的地理分佈,包括區域(Region)和可用區(Available Zone)。廣泛的地理覆蓋和多個可用區域能確保高可用性和低延遲,特別是對於全球運營或需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企業至關重要。

3. 技術能力:根據企業的具體技術需求,評估不同雲端平台的資源和技術優勢。例如,AWS提供全面的雲端服務,Azure與微軟生態系統緊密整合,而GCP在AI和機器學習領域表現出色。

4. 安全合規性:確認雲端平台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業界標準,如ISO/IEC 27000資安標準與個人機敏資料保護等,並檢查是否有第三方認證。進一步檢視其系統安全等級、資料備份及保留策略和內部安全審查報告,以保障企業資料的安全。

5. 避免供應商鎖定:考慮選擇支持開放標準的雲端平台以減少對特定供應商技術的依賴,從而降低轉移到其他平台的難度和成本,建議企業選擇支援「開放標準(Open Standard)」的雲端平台,才不會把自己綁定在特定平台上。

雲端平台有哪些?AWS、Azure、GCP、Alibaba Cloud

在選擇雲端平台時,企業需仔細比較不同供應商的服務特色、技術強項及價格費用,以找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解決方案。以下是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GCP)、及阿里雲(Alibaba Cloud)四大雲端平台的主要差異,每個雲端平台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潛在限制。企業在做出選擇時,應該基於自身的具體需求、預算限制和業務目標進行綜合評估。接著遠傳將詳細介紹並協助企業評估最合適的雲端平台。

 

Amazon Web Services

Microsoft Azure

Google Cloud Platform

Alibaba Cloud

市占率

31%

24%

11%

4%

服務範圍

33個區域

105個可用區

60個區域以上

180個可用區以上

40個區域

121個可用區

28個區域

86個可用區

優點

1.網路穩定度高

2.機器種類齊全

3.市占率最高,相關資源豐富

1. 整合微軟產品和服務

2.強大的混合雲方案

1.具有 AI 與機器學習領先技術

2.定價方案彈性且實惠

3.在台灣設有資料中心,網路連線速度快

1.在中國市場最具競爭力

2.良好整合阿里巴巴旗下產品

缺點

定價高、方案複雜,成本較難掌握

技術支援與文檔管理較不完整

市占率較低,服務成熟度不穩定

市場主要在中國,其餘地區服務較不完整

適合企業

需要豐富的雲端服務、或欲在全球廣泛佈局的企業

需要整合微軟服務、或有混合雲部署需求的企業

需要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資料分析有先進服務的企業

需要進軍中國或東南亞的企業

Amazon Web Services(AWS)

Amazon Web Services(AWS)是由亞馬遜公司於2006年推出的雲端計算平台,以31%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雲端服務提供商之首。AWS提供超過200種的雲端服務,包含雲端運算、儲存、資料庫管理、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等,滿足各式各樣的企業需求。

優點:AWS提供豐富的機器類型選擇,使企業在部署上更具彈性。擁有業界領先的網路穩定性,其服務中斷時間遠低於其他平台。作為市場領導者,AWS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成功案例,有助於企業人員學習和參考。

缺點:定價方案複雜,對於大規模運算需求的企業來說,成本較難控制。服務項目繁多,對於初次接觸雲端計算的企業來說,可能較難上手。

服務範圍:33 個區域(Region)、105 個可用區(Available Zone)。 2022 年首度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部署 AWS Local Zone 本地區域服務,第一站就選擇台北,讓台灣企業能更好的執行雲端技術,實現毫秒級延遲的高效能服務。

收費方式:系統會依據企業實際使用量計費,而不同的雲端服務有不同的計費方式,例如依使用時間計費、依儲存空間計費等等。詳細服務費用可以參考 AWS 定價計算工具,輸入服務和用量後即能估算成本。

AWS以其全面的服務、穩定的效能和靈活的計費方式,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可靠的雲端運算環境。 無論是新創公司或大型企業,AWS都能提供符合其業務需求的解決方案。

Microsoft Azure

Microsoft Azure 是微軟於 2010 年推出的雲端服務平台,以24%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雲端服務商第二,僅次於Amazon Web Services (AWS)。Azure提供廣泛的雲端服務,包含雲端運算、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以及開發者工具等。其強項在於深度整合微軟生態系統,如Windows虛擬機、SQL Server、Office 365等,使得既有微軟軟體使用者能夠輕鬆過渡至雲端服務。此外,Azure的混合雲解決方案能協助企業結合現有的地端IT基礎設施與雲端,進而降低遷移到雲端的成本。

優點:與微軟生態系統緊密整合,並提供微軟原用戶優惠價格,適合使用 Windows 和 Microsoft 的企業。援開源技術,並在混合雲方案上具豐富經驗,幫助企業將雲端技術無縫結合至現有IT架構中。

缺點:有些使用者認為管理介面和工具比較不直觀,在技術支援、文檔說明等方面較不完整。

服務範圍:超過 60 個區域(Region)、每一個區域都有 3 個可用區(Available Zone)。微軟於 2020 宣布將斥資 13 億美元在台灣設立首座 Azure 資料中心,預期能成為美國西雅圖總部以外最大的雲端營運中心。

收費方式:採取的是一種靈活的「即付即用」定價模式,使企業可以根據實際使用的雲端服務量來支付費用。這種模式適用於 Azure 的各類雲端產品,每個產品都有其專屬的定價策略,以滿足不同規模和需求的企業。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是Google在2011年推出的雲端平台,目前以全球市佔率11%排名第三。GCP融合了Google的創新技術,提供包括雲端運算、資料分析、機器學習等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領域,GCP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特色服務包括生成式AI、大數據分析和高安全性的數位基礎設施等。

Google 是最早在台灣落地建立資料中心的雲端供應商,其於 2013 年在彰化建立了 Google 亞洲地區首座也是最大的資料中心,之後更陸續在台南與雲林購置土地,有望建立第二座至第三座 Google 台灣資料中心,提供台灣及亞太地區更高效的雲端運算能力。

優點:Google 在台灣設有資料中心,能提供高速的網路連線效能。定價方案較其他廠商更為彈性且實惠,對中小企業來說較能負擔。此外在 AI 和機器學習方面具有先進技術,適合有相關需求的企業。

缺點:Google 雲端平台起步較晚,部分服務和功能的成熟度不及 AWS 與 Azure,也因此 Google 在版本更新的頻率較高,企業內部技術人員會需要投入心力學習與維護。

服務範圍:40 個區域(Region)、121 個可用區(Available Zone),且在台灣設有資料中心。

收費方式:採「即付即用」的定價模式,系統會依據企業每月實際用量計費;若選擇「預付資源使用費」還能再享有折扣費率,最多可為企業節省 57% 的費用。

綜上所述,GCP以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靈活的定價方案,為各種規模的企業提供了豐富的雲端解決方案和服務。

Alibaba Cloud

Alibaba Cloud 簡稱為阿里雲,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雲計算服務品牌,於2009年成立。以其針對中企和網絡行業提供的定制化解決方案聞名,阿里雲在中國乃至東南亞市場占據了顯著優勢,逐漸成為希望拓展這些地區業務的公司的首選平台。儘管全球市場份額僅為4%,但在亞太區的雲計算市場中,阿里雲以25.53%的份額位居榜首。

優點:可以完善和阿里巴巴旗下產品整合(支付寶、淘寶等等),在中國與東南亞市場具有領先優勢。

缺點:專注在中國市場、使用者族群較封閉,全球可用區域比前三大雲端平台更少。

服務範圍:28 個區域(Region)、86 個可用區(Available Zone)。

收費方式:採「即付即用」的定價模式,無需預先付款,只要為實際用量付費即可。此外也有訂閱制計費方案,可用較低的價格來維持基本運作。

與遠傳合作導入雲端平台(公有雲)的三大優勢

看完各個國際公有雲的比較和挑選原則,相信大家對國際公有雲都有更多的認識。不過企業要「上雲」導入雲端平台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除了要選擇適合的平台與方案,後續還要克服技術和資安等等難題。為協助企業順利上雲,遠傳提供完整一站式雲端服務,從環境評估、建置規劃、架構設計、資料移轉、維運代管,依照企業需求打造客製化方案,無痛上雲數位轉型。

遠傳導入國際公有雲服務具有以下優勢:

專業技術保證

遠傳整合AmazonMicrosoft Azure Google GCP 三大國際公有雲及相關軟硬體服務配置,能依企業需求量身打造全面性的多雲整合服務,包括跨多個公有雲和公私有雲混合的解決方案。遠傳更是電信產業中首間取得微軟授權解決方案資格的夥伴 (Licensing Solution Partner, LSP),並同時擁有 AWS、Azure、VMware 等總計超過 300 張雲端專業證照,服務品質受到國際與業界肯定。

客製化整合服務

遠傳深耕台灣系統整合服務,深諳台灣中小企業到大企業的需求,擁有大潤發王品集團遠東百貨等豐富的產業成功案例。在遠傳專業雲端架構師和 IT 團隊的協助下,為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提供客製化服務,包括前期顧問諮詢、中期系統規劃與搬遷、到後期的管理維運皆可一站式完成,簡化企業上雲的複雜過程。

提升企業效率

遠傳依據企業商業目標提供戰略性的雲端配置和架構,將企業資源最大化;同時活用電信產業之資訊安全、網路連線強項,提供高規格的運作效率。此外遠傳也負責全年無休的雲端代管代維與機器自動化監控,並定期提供報表同步雲端狀態,讓企業無需再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維護。將繁瑣的工作交給遠傳,企業便能專注在商業開發上,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結論

雲端平台市場正急速發展中,尤其 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GCP 雲端三巨頭紛紛在台灣投資機房與資料中心,更可窺知台灣雲端服務的重要性。若企業想開始「上雲」使用雲端平台的各項服務,交給遠傳為你找到最適合的雲端解決方案,歡迎進一步了解遠傳雲端服務,或點選我有興趣,輕鬆步入雲端數位世界。

延伸閱讀:

一篇看懂「雲端運算」是什麼:3大類型與優勢介紹

數位轉型是什麼?企業數位轉型步驟與案例分享

遠傳「數位淨零 實踐術」系列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