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專欄

【遠傳企業暨國際事業群 梁翔渝】應用場域及效益逐漸清晰,企業導入5G專網不再遙不可及

news

回顧5G開台初期時,願意導入5G專網的客戶,比較集中在跟5G產業鏈有高度相關的業者,例如5G晶片、ORAN與網通廠等,但隨著5G生態圈逐漸成熟,可以看到需求已經從高科技業向外擴散,在許多不同產業都陸續開花結果。以遠傳來說,我們推動5G專網建構走向服務化而非單純的設備支出,降低導入門檻,加上在提高互動性及生產效率上的投資效益明確,因此目前遠傳的專網客戶大約已有七成的專案是自己投資導入5G而非仰賴政府補助,也創造了更多可供其他企業借鏡的成功經驗。


2020年7月5G正式開台,台灣的行動通訊也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傳輸的重點從人和人的溝通,擴大到物和物之間的連結—也就是所謂的萬物聯網時代;對使用者體驗的改變,也從單純的資訊變多、網速變快,進化成人跟人、人跟物(機器)、甚至物跟物之間各種「互動性」體驗的轉變,進而帶動了包括異地共演、AR/VR娛樂展演、機聯網、自駕車等應用。

在企業端,近來5G的熱度也明顯升溫,包括在製造、倉儲物流、醫療、展演、智慧城市等場域都已經有落地的應用,未來的爆發趨勢可期。

企業生產現場直擊!
智慧製造與倉儲領軍,5G轉為剛性需求

這兩年我們看到受到疫情影響加上生產現場人力短缺的因素,企業對5G的應用,從柔性需求逐漸走向剛性需求。像是隨著電商興起而快速成長的大型倉儲物流場域,以前是「以人就貨」,作業員戴著AR眼鏡去找貨,但隨著貨品種類多達成千上萬種,作業模式也逐漸轉為「以貨就人」,透過AGV無人搬運車來撿貨送貨。而當需要連網的AGV由數台變成數十台時,過往的網路技術就遇到了瓶頸—Wifi容易掉封包與受干擾,實體線路則無法滿足移動的需求。

此外製造業在廠務上的許多應用,像是工安偵測、電子圍籬、人形或車牌辨識偵測等,需要佈很多感測器(Sensor)並進行大量數據的蒐集與處理,尤其在戶外場景時,Wifi或實體線路顯然都不是很好的選擇,且佈線與維運成本都很高。這時候5G專網就能更好地滿足上述的需求。

另外更多的是在生產線上的應用,從撿料、備料、生產到包裝出貨的這整個過程,過往資訊的處理比較偏向各自獨立,形成倉儲、生產、品管等彼此間資訊不流通的情形,即所謂穀倉效應(Silo Effect)。

舉例來說,瑕疵檢測並不是一個新的生產環節,但過去的做法是在生產後的最終成品再來進行檢測,當已經生產一定數量才發現有問題時,投入的成本就已經無法挽回。因此若能將瑕疵檢測的環節提前,透過在前端即導入AI影像辨識的新科技結合5G傳輸,當發現問題就能即時作出調整,不僅減少成本投入,也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強調互動性與即時性
從醫療到展演、城市,5G未來應用百花齊放

5G的「互動性」也可以用在針對生產線上作業員的動作結合AI影像分析與學習,找出最有效率的做法,建立標準化的SOP作業程序,來提高整個生產的效率。此外也很適合用在一些較不利於人的工作環境中,例如低溫冷鏈物流或是某些高溫高汙染的廠房環境,透過自動化取代人力的作業和巡檢等,人員則可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進行遠端協作。

智慧醫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因為醫療對於即時性與互動性的需求非常高,例如遠傳跟成大醫院合作的5G救護車應用已落地,可以將救護車上病患的生理數據即時傳送到醫院端,縮短到院檢傷的時間,更前進澎湖打造跨海5G視訊聯防,提升急救成功率;此外也可以應用在像是結合AR/VR的手術遠距協作及教育訓練、結合AI的機器手臂控制(如達文西手術)、智慧病床及醫療站等,對於提升醫病關係都有正向的幫助。

遠傳也和大台南會展中心合作,以5G專網打造適合異地共演以及與國外即時互動的未來式展場。另外我們也在高雄亞灣區透過5G SA(獨立組網)結合網路切片、AI、邊緣運算等技術,打造5G智慧巡邏車,在移動中即時有效辨識贓車,降低巡警邊開車邊進行人力盤查的業務量及風險,並確保警車在人潮眾多的場合仍能即時與指揮中心進行影像串連。

導入成本效益明朗化
以顧問模式提供代建代維,助企業走得更長遠

隨著5G生態圈漸趨成熟,若以大約500~1000坪的場域來說,5G和Wifi的佈建成本已經相去不遠,同時,比起過往Wifi建置經常是採用買斷設備的方式,5G專網我們採用的是代建代維,將設備成本(Capex)轉化為提供服務(Opex)的模式,原因是網路科技的更迭速度太快,我們希望確保企業能一直使用最新的技術,並且因應客戶的業務成長或應用增加而作出調整及優化,同時也確保能將整個場域的涵蓋率與訊號強度做到最符合客戶的需求,而非單純以設備數量多寡來衡量。

這兩年隨著這個服務模式的推廣,我們也很樂見許多企業的觀念也在逐漸轉變中,包含早期很多企業對於導入5G的想法就是取代Wifi,但在應用層面並沒有什麼改變,我們會透過跟客戶的訪談去引導企業思考,有什麼樣的應用場景是真正可以發揮5G的優勢,也才能達到最佳的投資效益(ROI)。

在導入的時程上,以遠傳的經驗來說,一般約需要費時1~3個月不等,主要取決於一是企業本身數位化的能力,如企業本身具備比較好的操作科技(OT)、資訊科技(IT)與通訊科技(CT)整合能力,就能加速5G的導入。

二則是每個企業或工廠的場域和需求都不同,尤其專網本身需要相當高程度的客製化,因此遠傳扮演的不僅只是一家網路供應商,而是類似「顧問」的角色。我們會從深度的訪談去了解客戶的應用需求與流程為何,資料以及應用開發是否需要自行建模、模型的精細度為何(例如AR眼鏡上的影像需要的解析度以及互動性多高)等,或是某些場域例如石化業可能有施工上的特殊要求,就可能費時更長。

回顧5G開台初期,台灣因為開台時間相對全球是前段班,市場一開始對於5G的技術架構與商業模式創新等都還在摸索階段,因此這兩年5G專網的應用熱度在台灣才慢慢發酵,在這個過程中,遠傳身為市場先行者的堅持也就相形重要。

在推廣5G的過程中,我們也跟著許多企業的業務一起成長、將轉型的需求逐漸到位,並且思考如何將5G納入下一世代的布局。而當有越來越多企業嘗試導入5G時,這樣與企業客戶緊密合作成長所累積的經驗和技能,也為遠傳打下一個良好的互動基礎,能幫助企業更長遠地去勾勒轉型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