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極端氣候強降雨,防汛、疏洪及救災等再再攸關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若能運用智慧科技支援的水利資訊管理,在結合遠傳的物聯網、環境監控、大數據分析技術後,不但達成立竿見影的防汛防災成效;也透過持續累積的大數據,為未來的預測應用做好準備。
目前已有部分縣市政府率先在「智能水利」應用,取得先發的成果。例如,桃園市的下水道智慧管理、臺南市的水利防災以及臺北水源特定區的智慧安防等專案計畫,分別透過遠傳提供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在重要的防汛防災課題,提升其治理成效。
本文將介紹這三件水利相關專案,如何善用科技達到防汛防災成效,又能累積大數據的必要資料,為未來的預測應用做好準備。
桃園市下水道 智慧管理領先全台
桃園市自升格後迄今,市政府極力推動下水道的接管率,汙水下水道成長四倍,雨水下水道提升至74.7%,二項數據的成長率都居六都之冠。
然而,市政府不僅追求接管率,也深知下水道系統的管線維護更是服務運轉的關鍵,於是由水務局主導,領先全台投入建置《下水道雲端智慧管理系統》,啟用成果獲得2018智慧城市的創新應用獎。
這套由遠傳參與專案建置的智慧管理系統,運用NB-IoT、GIS地理資訊等技術,並透過AR可視化技術,即時掌握下水道設施的現場狀況,得以迅速進行管線的維護工作;並針對新建與既有管線資料與圖資,進行審核、建置、諮詢並匯整,以完備資料庫內容。
透過NB-IoT感測裝置,下水道管線的訊息會即時傳回水務局,再經由App介接直接在手機查詢。本專案也另外開發雨/污水下水道的行動查報、水資源回收中心的實況查詢APP,讓水務局管理人員藉由行動工具,提升營運效能與時效性。
這套下水道管理資訊系統也銜接下水道工程建設成果的資料,能有效掌握施工的情形,輔助工程管理,減少不便民的時間。
此外,該系統也提供民眾線上申請下水道相關業務,如建物接管申請、案件報修等,提升民眾申辦時效,並藉由本市與地理資料系統的介接,發揮資訊流通與利用最大化的目標。
臺南市水利防災智慧化 App掌握抽水站實況
每年夏天的防汛季節,都是考驗各縣市政府的水利設施應變能力的時刻。臺南市政府水利局為了把關市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建立一套多功能智慧監測系統,更即時、有效地管理與監控抽水站、水門現況。
透過遠傳執行建置的監測系統,共串聯52座抽水站、11座大型水門,建置於大型水門內之影像站,將透過4G回傳至後進行影像辨識,計算出當前水位並於臺南市政府水文資訊收集平台上呈現,藉由電腦或手機APP,就能遠端監控水位,而一般民眾也能利用該APP即時關心水情。
透過電腦網頁或手機APP可即時得知抽水站內外的水位,一旦接近預設的警戒值,管理人員就能提早通知抽水站人員,以利即時應變、判斷及操作。智慧化管理模式不但提高治水效率,也大幅提升防災管理效率及應變能力。
攜手水利署 用AI守護居民用水品質
遠傳聯合智慧水務領導品牌興創知能公司,協助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研發出全國首例「線上崩塌與濁度預報的智慧安防系統」,本系統運用AI技術建立預測模型,有效預估崩塌發生機率與濁度上升情形,並透過自動化系統提供管理者詳細的預報資訊,以提升政府防災應變工作的效率與效能,並藉以維護大臺北都會區人口飲用水水源、水質、水量之潔淨與安全。
當颱風來襲時,為了預知水濁度以提前決策因應,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要求此智慧安防系統必須做到以小時為單位的崩塌與濁度預報,遠傳運用多元AI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建立崩塌預測及濁度預測模型,目標達到逐時預報6小時後崩塌發生機率、濁度可能上升情形,為防災工作爭取寶貴的應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