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洞見

若無法顯示請按此

趨勢觀點

第四波工業革命:有生產智慧力,有未來話語權


全球工業飽受人工短缺、消費疲軟、產品供應過剩的危機,由德美兩大工業國吹起了工業4.0:訴求要從賣產品蛻變成賣高價值服務。這幅戰略藍圖從水平價值鏈到垂直價值鏈,個個環節都要智慧化,掌握資訊、分析預測,才能在未來工業競賽中掌握話語權。

工業革命從18世紀起步以來,歷經過三次主要演進,在2010年代堂堂邁入第四次新里程。產業界現在熱議關注的「工業4.0」,其時代背景是網際網路成熟發達,3G/4G寬頻行動網路24小時融入我們的生活。在技術充分具備的條件下,讓智慧網路融入工業界。

要讓工業適應智慧網路達到電腦化、數位化與智慧化有兩大面向:一是實現産品的智慧化,讓連網成為基本功能。例如,智慧家居裝置、智慧電網和智慧工業設備等,這些連網產品可傳輸資料、動態視覺化、並可監控。

另一個面向是實現企業的智慧化,包括供應鏈管理、生産現場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等。而這些改變最終目的是要讓企業從産品走向服務,從單純産品供應蛻變為高價值的服務鏈。

缺工產能過剩,轉型賣服務

除了時代背景,真正促使產業界對工業4.0有意識,進而探索、採納的現實面,則是世界主要製造生產國深受人力短缺所苦,也對整體消費和工業產品供過於求感到焦慮。特別是,德國和美國敏銳嗅到傳統的產品導向不再管用的警訊,得轉型賣服務,因而帶頭倡導生產製造智慧化,吹起第四波工業革命。

要讓生產製造有智慧力,從產品導向升級為服務導向,會是什麼樣貌呢?辛辛那提大學的智慧維護系統(IMS)研究中心主任李傑,今年初來台發表「誰能主導未來製造的話語權」演說時,有個妙喻:「賣工業產品就像賣蛋黃,但厲害的企業還能賣蛋白,也就是加值服務,而蛋白市場遠比蛋黃大得多。」

他的團隊替GE做過一個「飛機發動機研究計畫」。當飛機一起飛時,就開始收集發動機的相關數據,預測適當維修時間,讓航空公司提早做飛機排班計畫。精準的數據分析能力,讓GE從賣發動機,變成賣飛機維運系統,因為知道什麼時候該做維修,什麼時候不用。

這就像一顆蛋。純賣發動機,只是蛋黃,容易被取代;而協助航空公司排程、省油的服務,就叫蛋白,那才是創造價值的地方。這也是奇異執行長Jeffrey Immelt倡導的:「百分之一的力量(The power of 1 percent)」。

三大實踐階段,直指服務創新

要從概念落實到執行面,遠傳負責產業智慧方案的ICT專業團隊,點出實踐工業4.0有三個階段。首先要實踐生產智慧化。這指的是透過設備連網,把產線的所有操作數據自動且集中收集。基本目的是即時監控,進階用意是透過數據分析預知維修的時間點,並串聯多種設備和資訊系統,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和彈性。

第二階段則要連結供應鏈(客戶及商業夥伴),目的是為了提高供應生態當中的資訊可視度。對許多企業的外部協力廠商(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這將是一次難得的維運升級機會,雖然帶有強迫意味。一旦實現,供應鏈間各夥伴無論在協同作業的管理,或對產品生命周期的掌控,都將在即時資訊的支援下,協助企業快速回應消費市場的需求。

第三階段是要以智慧製造為基礎,驅動新商業模式。企業在這個階段,應當透過全球互連的雲端系統,在創新的商業模式下,創造高穫利的個人化生產機制,依個別客戶需求提供客製化生產。

工業4.0

人機連網溝通,綜觀生產現場動態

面對工業4.0的大戰略藍圖,遠傳ICT專業團隊建議,製造業者從生產智慧化切入,可以企業級即時通訊平台,做為人與機器連網溝通的訊息中心。其重要性在於整合即時通訊清單、串接產線的系統溝通、推播佈告訊息,並建立私有社群。

特別一提的是,企業私有社群可以隨時建立特定主題的討論群,甚至當做任務指揮站,迅速回應、調整;相比起傳統要開會才能定奪的效率,是一大躍進。例如,即時回報產線狀況,可拍照回報異常;傳遞生產數據,有利調整排程、掌握進度。

生產現場的智慧化還涵蓋:智慧巡檢、智慧定位、智慧能源管理,外加採用RFID技術的智慧物流等。其中,智慧巡檢運用NFC信標技術。管理者預先把巡檢項目設定為電子表單,巡檢員每到一個信標處,掃描後下載表單,輸入巡檢結果、加上拍照存證後上傳,主管可立即審核或簽核。

此外,為了把產線的各種訊號數據,轉換成決策可用的資訊,遠傳也開發一種提出收集與分析生產數據的智慧盒──收集彙整資料,並以標準格式傳輸,即時顯示機台狀態、數位控制(NC)程式,以及相對應的控制參數。機台資訊一旦透明化,就能更即時回應處理,也能進一步透過分析判讀,發展更有價值的服務。

綜言之,工業第四次革命訴求從水平價值鏈(從供應商、生產者到客戶),到垂直價值鏈(縱貫企業各職務功能),要全面數位化、連網上雲,讓生產資料透通貫穿,有效分析,推進企業在資料分析和服務的創新應用。


fb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