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洞見

若無法顯示請按此

趨勢觀點

行動商務大發燒,消費行為質變中。抓緊溝通接觸點,活化社群搶商機。


全球發燒中的行動商務,隨著工具平台的持續演進,已經帶動使用者行為的根本改變──從原先的商家與消費者交易關係,漸次衍生出大眾參與社群互動,進而延伸到企業員工在專屬環境激盪溝通,各種新型態的應用面貌炒熱這股行動風潮。

你今天用行動裝置讀了什麼?寫了什麼?討論了什麼?又買了什麼呢?這些提問的正當性有跡可循,因為「行動商務」,全球都在發燒中。

雅虎奇摩在2014年7月公布「電子商務紫皮書」,披露57.3%的使用者已經三機一體,交互使用手機、平板與個人電腦瀏覽網站、線上消費。美國商情雜誌《Internet Retailer》2014年8月預估,行動商務產值在美國2014年,將跳增74%至590億美元,且在整體電子商務的比重將達23%。中國的數據更驚人,研究機構艾瑞諮詢數字直指,位居首位的行動購物占比,將從2013年的38.9%,持續成長到2017年的55%。

三股動能,推升成長

推動行動商務的快速成長有三股力量:其一是多元的行動裝置普及,加上4G頻寬開通,現在從2歲到80歲都隨時手指滑一下的情況,消費族群大舉擴張是水到渠成的事。其次,金流支付越來越成熟,第三方支付兼顧便利和安心的特點,助燃了行動購物的成長。

最後是,在平台工具選擇變多的情況下,商家無法再像過去靠數量規模及價格取勝,必須深化客戶的忠誠度。因此許多平台商家一方面透過紅利積點機制創造回購率,也透過個人化的行動載具,創造更多的溝通接觸點。

行動購物族的特性也有三高:黏著度高、下單頻率高、消費金額高。為了擔心網路賣家自行透過行動電商接觸熟客,目前各大電商平台業者也紛紛投入行動商務,服務的範疇可說是無遠弗屆,包括比價、導購、找商品、集優惠等各種面向,讓消費者隨時滑、隨時買。

商務靠攏社群,銷量用戶兼得

就行銷角度而言,行動商務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在於行動社群的經營活力。商務網站必須往社群發展,才能加強黏性,創造更多營收;而社群網站也必定要往商務靠攏,才能將流量變現,兩者必然交會。

社群商務的特點,簡單說就是購物決策不再侷限於產品質量,而是加入「人為」驅動。因為人脈關係,會讓生意變得更容易,因此能夠有效整合社群和商務的企業,有助於提高商務站內的交易量。

以「用Twitter買星巴克咖啡」為例。該公司去年所推出的「Tweet-a-Coffee」活動在一個月內銷售額超過18萬美元。透過Twitter的推文標記,用戶就能將價值5美元的電子禮物卡發送給好友。此舉不僅提升咖啡銷量,更為品牌帶來正面形象,也讓星巴克獲得了54000個Twitter用戶的資料,有助於大數據的挖掘與應用。

保密通訊App,蔓延企業

行動商務對企業有個重要意義:一旦有效串連社群通訊工具,不僅有助快速導流量,更能創造交易之外的日常互動。其中,Line在台灣就相當積極推動行動商務策略,一方面鼓勵商家開設官方帳號,另一方面自己也企圖將社群力轉化為商務力,形成新的行動購物平台。

這類行動社群的風潮也吹進企業內部,但資安考量層次拉高。需求帶動創新,企業級保密通訊App應運而起,連行政院科技部日前也明確建議公務部門,若要採用通訊APP,最好選擇國內電信業者在通訊保密更周全的解決方案。

領先市場問世的遠傳電信《EMMA》,就是目前在公部門和企業陸續受到青睞而採用的保密通訊App。這套企業級行動社群工具,提供基本常用功能,使用者在預設的群組內溝通與活動;未來還將推出電腦版,進一步做為企業專屬通訊平台的最佳方案。

另一方面,企業若有特定的應用需求,還能利用《EMMA》開放式API(應用程式介面),輕鬆實現新的應用構想。非僅如此,第三方的軟體開發業者也能利用EMMA的API,開發出企業適用的各種加值服務,從而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

行動應用普及後,在企業與消費者產生一種探索分享式的新生態,從原本的銷售產品,轉變成互動分享後衍生的新機會,目的在於社會互動參與下的樂趣。而在組織與內部員工之間也有類似情況,從縱向的資訊傳達,在講求速度的商務環境下,進化為多面向的意見激盪,從而產生寶貴的溝通成效。

這個看法也呼應了行動商務「帶動使用者行為根本改變」的觀察。面對正在起步的行動商務,它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不論是技術端或人際互動端,都有許多創新的可能,現在,該是行動的時刻了。


fb line